《体育概论》考试大纲
一、体育概念及本质
体育的基本概念;体育的本质
二、体育的功能
体育的自然质功能;体育的结构质功能;体育的系统质功能
三、体育目的
确定体育的依据;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;实现我国体育目的、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
四、体育手段
体育手段概述;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;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
五、体育科学
体育科学的发展;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;体育科学体系
六、体育过程
体育过程;体育过程的要素;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;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
七、体育文化
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含义;中西方体育文化;奥林匹克文化;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
八、体育体制
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;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;中外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; 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
九、体育发展趋势
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;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
参考书目:
杨文轩,杨霆主编.《体育概论》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5.
《学校体育学》考试大纲
1.学校体育基本问题
⑴、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
⑵、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
⑶、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
2.体育课程与教学
⑴、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
⑵、体育课程的实施
⑶、体育教学
⑷、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
⑸、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
3.课外体育
⑴、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
⑵、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
⑶、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
4.体育教师
⑴、理想的体育教师
⑵、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
参考书目:
《学校体育学》,潘绍伟于可红主编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8年第二版
《运动生理学》考试大纲
一、肌肉活动
肌肉的特性;肌肉收缩与舒张原理;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;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
二、呼吸
肺通气与肺换气;气体的交换;呼吸运动的调节
三、血液
血液的组成与特性;血液的功能;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
四、血液循环
心脏生理;血管生理;心血管活动的调节;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
五、能量代谢
人体运动时能量的来源;基础代谢;ATP-CP供能系统;乳酸能系统;有氧供能系统
六、内分泌
激素作用的机制;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(下丘脑与垂体、甲状腺、甲状旁腺、腺上腺、胰岛)
七、神经系统
神经系统基本组件的一般功能;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;躯体运动的脊髓和脑干调控;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
八、酸碱平衡
内环境的稳态;尿液形成的机制
九、肌肉力量
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;肌肉力量的训练
十、有氧工作能力
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;有氧耐力的训练
十一、速度和无氧耐力
速度的生理基础及发展速度的训练;无氧耐力的生理基础及发展无氧耐力的训练
十二、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
赛前状态;进入工作状态及稳定状态;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
十三、运动技能学习
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物学基础;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发展
十四、体适能、健康和运动处方
体适能与健康的定义;体适能的分类;运动处方的要素
参考书目:《运动生理学》(第二版)邓树勋 高等教育出版社
《运动训练学》考试大纲
1.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
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;竞技体育的构成;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;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;
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;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;运动成绩及其决定因素;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构。
2.运动员科学选材
运动员选材的任务;运动员选材工作的阶段划分;我国运动员选材发展概述 ;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运动员选材的生物学基础。
3.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
竞技需要与定身发展原则;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;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;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;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。
4.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
运动训练方法与运动训练手段的关系;运动训练方法创新的途径;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;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分类;运动训练方法体系;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;运动训练手段体系;
运动训练的常用手段;运动训练手段的应。
5.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
体能训练的意义 ;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;身体形态及其训练;力量素质及其训练 ;速度素质及其训练;耐力素质及其训练。
6.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
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决定因素及评价 ;技术训练常用方法;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;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。
7.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
运动员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;战术训练方法;战术方案的制定;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。
8.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
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;运动智能及其训练;运动员心理训练与智能训练的相关问题:
心理训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,运动员心理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。
9.训练过程的计划与组织
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结构;运动训练计划的分类与基本内容;多年训练过程的两个层次和四个阶段;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年龄特征;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训练内容与负荷的安排;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区间链接;基础训练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;专项提高阶段和最佳竞技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;竞技保持阶段的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;三个链接区的训练安排。
10.项群训练理论
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;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;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;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;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;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;技战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;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训练特征;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训练特征 ;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训练的训练特征 ;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训练的训练特征。
参考书:田麦久 主编,运动训练学(第一版)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6.7.
最近更新 ( 2015-10-13 )